7月8日,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筹备和施工,由水环境科技公司自主研发、设计,日处理50吨的市政污泥高效深度脱水项目,在沙井污水应急处理站正式投产,彻底解决了沙井应急处理站市政污泥处理受制于外部单位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这是水环境科技公司核心科研成果转化的又一成功实践,为水环境科技公司正式进入市政污泥深度脱水市场打下坚实基础。
制约产能的“卡脖子”难题
受原规划设计限制,沙井污水应急处理站没有建设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系统,处理站自运行以来,市政污泥处理长期受制于外部单位,严重制约其产能。随着深圳市“无废城市”试点工作的推进,该指定的污泥处理单位业务剧增,应急站污泥处理量时常被压缩,导致出水水质波动大,产能严重受限。最终,经过水环境科技公司与业主多次沟通协调,凭借茅洲河底泥处理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,赢得了业主信任和支持,同意上马公司自己的污泥深度脱水设施。
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解难题
想要尽快完成污泥深度脱水项目投产并非易事,第一件大事就是确定工艺流程。过去,水环境科技公司在市政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储备,具备丰富的污泥脱水固化运营经验,但要结合沙井污水处理站污泥特性,设计符合其实际的工艺流程,水环境科技公司科研人员仍费了一番力气。经过6个多月的研究、200多次反复试验,终于从几十种药剂中筛选出了无毒无害的药剂,再经过配比、复配,最终得到“绿色污泥破壁调理剂”,成功找到了适合沙井污水应急处理站市政污泥高效深度脱水工艺,并通过行业专家论证。该工艺采用“绿色污泥破壁调理剂+隔膜压滤污泥深度脱水技术”,通过添加小比例绿色污泥破壁调理剂,调理高含水的市政污泥,使其破壁改性,加快污泥中的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,大幅降低污泥的结合力,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;高压隔膜压滤机的使用将含水率高达97%的污泥,高效脱水成含水率至40%的泥饼,经检测,产出泥饼的含水率明显超过了水务局前期指定处理单位的处理效果,达到了活性污泥深度脱水处理行业领先水平。此外,该工艺较市面脱水工艺效率提高了30%以上,与传统工艺相比,该工艺不增加污泥固含量,不降低污泥固有热值,无生物毒性,真正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。
刘国栋董事长在年初调研水环境科技公司时明确要求,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,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转化为经济效益。水环境科技公司一直坚持“科研服务一线”的原则,把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,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生产力,促进科技研发良性循环”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。作为以科技研发为主线的公司,水环境科技公司将按照研发规划确定的重点方向和课题,攻坚克难,迎难而上,在土壤修复、智慧运维、近岸海湾泥沙处理、污泥/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向打造和保持持续领先优势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